關注特殊兒童家庭 觀瀾湖集團“愛在益起”童心公益遊園活動溫暖啟幕

作為觀瀾湖集團9月公益月的重要活動之一,9月14日,“觀瀾湖愛在益起 童心遊園活動”在深圳觀瀾湖生態運動公社火熱開展。本次活動由觀瀾湖集團、觀瀾湖新城、龍華區殘協、龍華慈善基金會、晉心兒童慈善基金、觀瀾湖生態運動公社、觀瀾海洋世界、觀瀾湖手藝工廠等共同組織舉辦,邀請來自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觀瀾街道綜合(職業)康復服務中心、深圳市龍華區殘疾人服務協會的80餘組聽障、孤獨症、心智障礙等特殊兒童家庭齊聚一堂,通過海洋科普、非遺手作、親子運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開啟了一場充滿歡笑與溫度的奇妙探索之旅。

沉浸式體驗:打開特殊兒童的感知世界

上午9點,孩子們在志願者的陪伴下開啟了奇妙的海洋探索之旅。觀瀾湖海洋館內,以“地下亞特蘭蒂斯”為主題構建沉浸式體驗空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專業導師的生動講解下,孩子們通過七大深海幻境和十大主題展區,直觀感受海洋生態的奧秘。

隨後,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漆扇DIY在觀瀾湖手藝工廠展開。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孩子們“以水為紙、以漆作畫”,在水中自由揮灑色彩,創作出一把把獨一無二的扇面藝術品。

在觀瀾湖非遺手藝工坊,觀瀾湖手藝工廠非遺空間主理人王寧正帶領一群特殊兒童體驗傳統手工藝。他在這群特殊孩子身上看到了與眾不同的美,“他們的創作往往充滿驚喜,”王寧說,在他看來,非遺不僅是文化載體,更是特殊人群表達自我的獨特途徑。“我們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公益活動,免費為特殊人群舉辦培訓活動,這是我們手藝工廠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關注特殊群體,同時傳承傳統文化。”

活動的最後一站,孩子們走進觀瀾湖生態運動公社,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中盡情遊玩,感受自然的活力。在此次活動中,大家不僅收穫了獨特的親子回憶,還可以帶走親手製作的非遺作品,更在觀瀾湖生態運動公社門口,拍下第一張大合照,把這份初見的美好定格在記憶之中。

當天上午的活動在活力四射的親子家庭歡樂遊園中結束。下午,微光親子樂隊、深圳有樂聲樂藝術教育公司聯手來自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學校的侯圳東同學、無臂口書藝術家何子龍的女兒何夢瑤等,在觀瀾湖新城帶來“益起成長 合唱同聲”音樂會。特殊孩子與家長、老師等共同登臺,用音樂搭建起特殊孩子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來自深圳市龍華區殘疾人服務協會的工作人員熊泉介紹,9月慈善月期間,協會與觀瀾湖合作開展了系列公益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是單純的娛樂,更是一次次就業技能的‘試水’。”熊泉舉例道,部分高中年齡段的孩子在手作體驗中展現出興趣和能力,協會將聯動企業評估其潛力,幫助她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為未來就業鋪路。

六年堅守,觀瀾湖交出公益答卷

活動中最令人動容的環節莫過於對黃昭霞母女的採訪。這位來自元平特校的聾啞女孩,憑藉精湛的烘焙技藝成為觀瀾湖西餅房的正式員工。“從一個有殘缺的孩子,到現在和所有正常孩子一樣自信地走出去,甚至能獨自坐高鐵去旅行,從學校到企業,我看到了她的變化。”談及女兒的變化,黃昭霞媽媽感慨萬千。她的孩子在原平特殊教育學校接受了長達14年的教育,從基礎生活技能到職業培訓,學校與企業提供的公益平臺,讓黃昭霞從洗衣房疊床單到糕點房製作西點,孩子在實踐中逐漸建立起自信。“現在她不僅技術嫺熟,還能獨立完成訂單,甚至計畫未來開自己的工作室。”黃昭霞媽媽認為,正是學校的耐心培養和企業提供的實踐平臺,讓孩子融入社會,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據瞭解,作為活動主辦方,觀瀾湖集團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各類型的公益行動,扶危濟困。自2017年起,觀瀾湖集團持續關注特殊群體發展。在得悉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為受過專業培訓的特殊學生安排就業投身社會時,觀瀾湖積極參與,在6年時間裡,先後有近50名特殊學生在觀瀾湖實現就業,覆蓋餐飲、客房服務、後勤保障等多個崗位。集團負責人表示:“我們始終堅信,真正的公益是創造可持續的價值。他們用雙手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社會看到'不一樣'的美好。”。

據悉,此次公益月期間,觀瀾湖還將推出公益彩虹跑、一起躍動運動會、手工體驗坊等系列活動,邀請特殊兒童家庭“益趣躍動,益起參與”。



© 2025 版權屬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所有 粵ICP備11100706號

OK